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对我市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作出系列部署,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这是市委着眼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所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市委聚焦国省重大战略机遇、抢抓区域发展先机而落下的“关键一子”。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应当充分认识产业建圈强链的重要意义,把市委决策部署落在实处、推向深入。
产业建圈强链,是我市在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经过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和不懈努力,资阳经历了从改变到突破、从突破到跨越的转变,基本市情发生了变化。当前,我市虽然底子薄,但产业支撑更加坚实;虽然负担重,但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虽然欠发达,但外界预期持续“看涨”。同时,随着我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口腔医疗器械、交通装备、清洁能源、食品轻纺等重点产业集群已然成型,全市产业正加快向“特色鲜明、质量优异”转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资阳已具备进一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的现实基础。
产业建圈强链,是实现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重要举措。随着国省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一揽子具体支持政策的加快落地,资阳区位交通、发展基础、外部预期等持续优化,我市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新一轮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发展机会稍纵即逝,只有坚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方能将势能转化为发展、把机遇转变为成果。面对区域发展和竞争格局,资阳最大的优势是区位、最大的潜力是靠近成都,以同城和产业为根本、着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将为我们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提供强大支撑。
方向明,才会有的放矢;真落实,方能奋斗圆梦。
抓好产业建圈强链,应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文章。要建立产业跨区域扩圈强链机制,聚焦全省重点产业链和产业新赛道,加快产业同城化;持续推进口腔医疗器械、交通装备、清洁能源、食品轻纺等重点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推进“智改数转”,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效应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和优秀场景;完善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支持打造大企业大集团,建立中小微优质企业后备培育库,健全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培育机制。
抓好产业建圈强链,应聚焦健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而着力。要完善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制;提升成资同城化发展水平,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动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跨市域流转协作等机制,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等平台建设;推动川中丘陵四市进一步加强合作,探索浅丘农业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毗河供水工程二期、绵遂内铁路(遂内段)等重点项目;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建设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拓展川渝通办事项。
方向已定,唯实唯勤。锚定产业建圈强链目标,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必将为我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资阳新篇章注入澎湃力量。
来源:资阳日报